李娜杰(左一)正在認真訓練。
□ 記者 陳永團 通訊員 薛召升 葛鋒濤 文/圖
閱兵場上鏗鏘的正步聲中,有一群來自周口的軍人,他們用汗水和意志鑄就“中國排面”。在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盛大紀念活動中,這些從紅色沃土走來的周口籍軍人,傳承著抗日名將吉鴻昌等革命先烈的精神血脈,以“百米零誤差、毫厘不差”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昂首闊步走過天安門廣場。此刻,戰(zhàn)旗獵獵,周口兵用鏗鏘步伐向世界宣告:勝利之師,從這里出發(fā);強國強軍,有周口力量!
將軍后人踏正步,一個家族的紅色傳承
“空軍方隊……敬禮!”閱兵訓練場上,手握鋼槍的空軍閱兵隊員猶如“藍色鋼鐵長城”。整齊劃一的隊列中,一位皮膚黝黑、目光如炬的戰(zhàn)士格外引人注目——他就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的后人吉家坤。
吉家坤的爺爺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,數(shù)月前他帶著與爺爺?shù)暮嫌罢掌?,以空軍?zhàn)士的鋼鐵意志,歷經(jīng)烈日灼曬、千次踢腿的嚴苛訓練,將家族傳承的紅色基因熔鑄于每一個標準動作。訓練間隙,他曾接受央視采訪。面對鏡頭的他堅定地說:“爺爺囑托我,一定要發(fā)揚吉鴻昌精神,不能給太爺爺丟人。在閱兵訓練場上,雖然苦、雖然累,但這點困難和老一輩相比根本不算什么?!弊鳛榧櫜龑④姷暮笕?,吉家坤的話語中彰顯著與先烈血脈相連的擔當。
吉鴻昌的故鄉(xiāng)在河南省扶溝縣,至今仍傳頌著他的事跡。當?shù)赝ㄟ^“紅色課堂”“英烈故事會”等活動,將吉鴻昌“我為抗日而死,死得光明正大”的誓言和“作官即不許發(fā)財”的家訓融入教育,激勵一代代青年從戎報國。
從刑場上的凜然赴死,到閱兵訓練場上的鏗鏘正步;從“恨不抗日死”的悲壯絕筆,到“強軍衛(wèi)國”的堅定誓言——吉家坤踢出的正步,丈量著家族四代人跨越時空的信仰之路。他的身影,不僅是一個家族紅色基因的傳承,更是中華兒女銘記歷史、守護和平的生動寫照。正如吉鴻昌將軍紀念館里的銘刻:“英雄雖逝,精神永存。”而以吉家坤為代表的新時代革命軍人,正以沖鋒姿態(tài)朝著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進,續(xù)寫著不朽的榮光。
儀仗隊退役女兵,再披“戰(zhàn)袍”入選閱兵方隊
兵民是勝利之本。英姿颯爽的女民兵,來自當年全國主要抗日根據(jù)地??箲?zhàn)烽火中,男女老少齊動員,萬眾一心保家園。閱兵儀式上,由15個省的優(yōu)秀代表抽組而成、全軍唯一全部由女隊員組成的民兵方隊,以整齊的步伐、昂揚的姿態(tài)驚艷亮相,引發(fā)關(guān)注。在這支英姿颯爽的隊伍中,周口太康籍退役女兵李娜杰格外引人注目——這是她繼2019年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后,時隔六年再次站在天安門前。此時,她退役剛剛2年。
李娜杰,1997年出生在太康縣一個普通家庭。2016年9月,她從家鄉(xiāng)考入河南工程學院應用數(shù)學專業(yè)。在校期間,她不僅成績優(yōu)異,還憑借出色的綜合素質(zhì)當選學校國旗護衛(wèi)隊中隊長。正是每次升旗任務中的那份莊重與責任,砥礪出她對那身“橄欖綠”的向往。
2018年9月,李娜杰報名參軍,歷經(jīng)嚴格選拔與刻苦訓練后如愿穿上軍裝,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??杖妰x仗隊。
2019年,入伍剛滿一年的李娜杰迎來人生中第一次閱兵任務——作為三軍儀仗隊女兵,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。“當時既緊張又激動,每天反復打磨每一個動作,只為在天安門前展現(xiàn)中國軍人的最好狀態(tài)?!痹賾浲簦难壑幸琅f閃爍著自豪的光芒。今年,從現(xiàn)役軍人轉(zhuǎn)變?yōu)橥艘鄞髮W生士兵的她,再次披上“戰(zhàn)袍”,以民兵方隊隊員的身份重返閱兵場。接受訓練期間,她和其他女民兵一道,以現(xiàn)役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每天重復著踢正步、練隊列的枯燥訓練,從未叫苦退縮。
9月3日當天,在李娜杰的家中,她的爺爺奶奶一吃過早飯便守在電視機前,目光緊緊盯著屏幕,生怕錯過孫女出現(xiàn)的每一個鏡頭。當看到民兵方隊邁著整齊步伐走過天安門時,她的爺爺激動得熱淚盈眶:“俺家娜杰從小就堅強,再苦再累都能咬牙扛過來。今天看到她再次參加閱兵,真為她高興,她是我們?nèi)胰说尿湴?!?/p>
從校園學子到三軍儀仗兵,從退役大學生到民兵方隊隊員,李娜杰用一次次的選擇與堅守,書寫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。
從戎報國無悔軍旅,三次“參閱”無限榮光
對于一名軍人來說,在自己的軍旅生涯中能參加一次閱兵就十分不易了,而我市太康籍軍人竇惠成,一個有著19年兵齡的老兵,不但參加了2009年國慶閱兵,還參加了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。如今,在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閱兵訓練場上,超期服役的竇惠成以空軍方陣教練員的身份再次參與閱兵活動。
竇惠成出生在軍人世家,從小就有從軍報國夢。2006年12月,帶著兒時的夢想,竇惠成參軍入伍。到部隊后,他全身心投入訓練,時刻以父輩為榜樣,嚴格要求自己,每個動作都做到精益求精。在部隊期間,他和戰(zhàn)友多次完成演習演練、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。讓他沒想到的是,今年春節(jié)過后,自己再次來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閱兵訓練場。這次,他以教練員的身份和戰(zhàn)友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,開始了200多天揮汗如雨的訓練生活。
竇惠成曾作為隊員參加過兩次閱兵。這次,他作為空軍方陣教練員,負責指導隊員的動作節(jié)奏和精神風貌。每天清晨,竇惠成總是第一個到達訓練場,認真糾正隊員的每個動作,反復磨合隊形,經(jīng)常喊口令到聲音沙啞。
“這次雖然沒能以隊員身份走過天安門,但能三次參與閱兵活動,我感到無比光榮和滿足?!备]惠成說,“閱兵是國家盛事,每一個崗位都是責任,每一份付出都意義非凡?!?/p>
在竇惠成嚴格帶領(lǐng)下,空軍方陣的動作日漸精準。隊員們說:“竇教練把自己的經(jīng)驗毫無保留傳授給我們,他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?!?/p>
從隊員到教練,變的是身份,不變的是對閱兵使命的執(zhí)著與熱愛。竇惠成用十九年的青春和三次閱兵的堅守,詮釋了一名空軍戰(zhàn)士的忠誠與擔當。①6